
时隔9个月,大胃王又双叒叕被点名了。
昨天正式通过的《反食品
浪费法》上
规定,发布
传播暴饮暴食
视频节目将
最高罚10万!这
条规定,
也可被看作对“大胃王
吃播”的
再次警告。去年8月,
央视新闻曾对某些大胃假吃、催吐等浪费
粮食的行为进行批评。随后,
抖音、
快手、B站、
微博等
平台都对“大胃王”
关键词进行
屏蔽,部分
主打大胃王的内容
创作者
逐渐转型为探店
分享类的吃播。虽然大胃王几近
消失,但
近期又涌现出
各种短
视频直播乱象,从吃播到惨播、炫播、蹭播……你永远
无法猜到
下一个短视频直播会
是什么样的
剧情。 五一
将近,又是一波
流量高峰,
为避免掉坑,
今天我们带
简单梳理了近期“暴雷”的短视频直播
类型,
围观那些曾经的流量密码,现
在的高危禁区,帮大家
提前排雷。
首先是“卖惨造假类”的短视频直播,
形式通常是编造一个凄惨
的人物
故事,博取
观众们的同情,转而加上卖货
链接。4月26日,央视新闻
曝光了
一则卖惨造假类短视频的新闻。 
其中一条短视频中,
一位小女孩父亲
去世,没
见过母亲,上不起学,身世凄惨,
令人唏嘘。
不少观众在同情之余,
购买了视频中
自称“凉山贫困村民自产的
苹果”,希望可以
帮助到
这位小女孩。 
据悉,该视频由
账号“韩文
团队”发布,后经
网友曝光,
发现以上短视频的内容竟是团队
策划好的
剧本。在
镜头拍
不到的
地方,是团队
采用滴眼
药水、掐孩子等手段,人为逼迫小女孩
流泪,小女孩的身世并
没有那么凄惨,父亲更没有去世,“村民自产的苹果”也是
市场上采购的普通苹果。
在当地
警方介入
调查的
情况下,“韩文团队”账
号的策划人坦白,之所以滴眼药水逼哭小女孩,
是因为这样可以引起
更多社会关注,流量
就会更高。
为了吸粉
增加流量,“韩文团队”视频里
出现最多的
就是年迈的
老人、哭泣的孩子和破败的老房子。除了“卖苹果”,还有
主播以资助孩子为名,
售卖假
珠宝。 据央视新闻披露,某账号以伸张正义、资助孩子为名,直播卖珠宝,短视频吸粉超200万,但当
粉丝收到珠宝后,却发现
居然是假珠宝。 前后购买两万多元的“假珠宝”的杨
女士便是其中
一名受骗者,不仅自己购买的蜜蜡是塑料,连激发同情心的短视频故事也
都是虚构的。  
面对这种情况,平台对账号进行
下架处理,但视频作者却
迁移到另一个平台,披上
新的马甲,
继续开始他伸张正义的“正
能量”故事。 假借正能量之名,编造一
个个凄惨
离奇的故事,博取观众的同情心,
本质上就
是在重复一个
又一个“狼
来了”的故事。当观众累了,人也散了,如果
真实的“狼来了”,那么该怎么办呢?
炫播:2688元一碗的龙虾面,199万的月子中心
除了卖惨博取同情心,还有一类短视频是通过抓住大多数观众的猎奇心理,从而获得流量,这其中包括围观有钱人的生活,满足普通人的窥富欲。我们暂称其为“炫播”。
前不久,短视频
博主“大LOGO吃垮
北京”(
以下简称“大LOGO”)被
新华社、
人民日报点名批评,指责创作者一味
追求流量,
频繁展示纸醉金迷的内容。 大LOGO的视频
话题有“75000一晚的
中国大饭店总统套房”“2668块一碗龙虾面”等等,截至
目前已积累2779.7万粉丝。 被官媒点
名后,大LOGO下架了
大部分炫富视频,并
回应称,拍视频的初衷
仅仅是给大家分享一种
体验,并没有想
引导大家去消费那些
过于昂
贵的东西。近期,大LOGO账号名已经改为“大LOGO吃遍中国”,新视频走
的是探访央企食堂的
风格。 除了大LOGO,央媒点名的还有“说车的
小宇”,该账号
展示了“花199
万元坐月子”的高端场所,目前
主页的
相关视频都已
删除,博主已将视频风
格调整为带粉丝挑车买车。 “先炫富引
眼球,后带货赚大钱”,构
成了炫富短视频
变现的
模式,而且炫富
套路也比较相似,
主要集中在
豪车、
豪宅、名表、大餐等内容。
蹭播:哪里有流量,就去哪里刷存在感
相比于前两类短视频直播
需要准备剧本,策划
拍摄,短视频直播还有一类更轻松的
办法,就是
直接蹭正主的流量。 因为一句“一碗
拉面3
块钱,卖了15年不
涨价”,拉面哥在
今年3月火了。不仅短短数日涨粉
百万,还被四面八方的人簇拥着堵
在家门口。人们一个个掏出
手机,对准拉面哥就开始直播,严重打扰到拉面哥的正常生活。
有人直播拉面哥的摊子,有人在拉面哥家门口开
演唱会,扮孙
悟空,还有人挂着“卖身葬父”的牌子进行乞讨。一个自称“哪里有流量就去哪里”的主播曾对《人物》
表示,当时全中国流量最
高的地方就是拉面哥的家门口。 这
之后,郑州市一位96岁卖菜馍的老
奶奶也被
这一群无
底线蹭流量的主播们围堵住。
老奶奶年岁已高,却
一直坚守在
深夜的街角卖六块钱一个的菜馍,与拉面哥有着相似经历,成为部分主播眼
中的流量香
饽饽,他们整夜蹲在老奶奶的摊车前,把摊车当做
直播间。
不管是拉面哥,
还是菜馍老奶奶,
他们的遭遇与
之前大衣哥、流浪
大师沈巍的故事
都有些相似,虽然生活
不易但朴实友善。关注他们本是善意,但如果被有心之人当成
骗取流量的工具,善意
也就变了味。
曾经的流量密码,现在的高危禁区
据
互联网络
信息中心
统计,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
大的视频
用户群体,截至2020年12月,我
国网络视频用户9.27亿,占
网民整体的93.7%。其中短视频用户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因此更加需要明确的
管理规范。 2020年下半年,部分平台
联合发布《
网络直播和短视频
营销平台
自律公约》,平台将
共享严重违法主播信息,完善
违法行为处置公示制度 2020年底,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出
关于加强网络
秀场直播和
电商直播管理的
通知,对
违规不良内容
实现精准预警和及时阻断。在央视新闻的
采访中,中国传媒大学
教授、
北京市网络法学
研究会副
会长王四新表示通过
商业反哺,卖惨造假短视频
已经成为一个
花样不断翻新、
规模不断
升级的流程化
操作。
对于这类短视频的整治同样具有难度,因为范围往往
涉及多地多
部门,由谁来
出手,以什么
方式出手,需不需要联合,怎么联合,
这些问题在实践中都
大量存在。 与此
同时,
各大短视频平台对于这些短视频直播乱象也
进行了整治。 今年3月起,抖音
重拳出击卖惨式带货直播,
方向包括各种“调解
感情纠纷”为名卖惨带货编造离奇剧情博关注带货利用同情心“套路”带货。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2期
专项整治,
累计封禁了346个主播账号,其中包括30个以上粉丝超百万的主播。3月2日,快手在其
官方微博发布关于
打击宣扬拜金类不良内容的
公告。称平台已经通过
技术手段与人工
审核等方式对涉及相关
违规行为的账号进行审查,
并对违规用户给予减少
推荐、内容删除、账号封禁等
处罚。从2021年1月起共处置违规账号10010个。 4月21日,
小红书上线《
社区公约》,从分享、
互动两个方向对用户的社区行为规范做
出了约定,其中也注明了对炫富内容的考量
标准,主要包括“内容
是否对
别人有用”,“是否有攻略性质”。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也需要敲响警钟。不管是短视频还是直播,真诚的创作才是最重要的,以噱头吸引观众注意力,即使能够获得短暂的流量密码,最终还是可能会被反噬。
-END-